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白名单赛事 > 人文综合素养类 > 小学阶段培养重点——3、4年级篇

小学阶段培养重点——3、4年级篇

全文共计5354字,阅读约需9分钟。

分为4部分,重点内容已标红。

1.家长的重点

2.阅读的重点

3.习惯的重点

4.时间管理



上一篇文章,我们写了小学1、2年级的重点。具体文章看这里:

《小学阶段培养重点——1、2年级篇》


其实,学习中的好习惯、好做法,是要贯穿始终的,只不过,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学习情况,拿出来重点说一说。


这篇文章,我们来聊聊3、4年级。


我们都知道,现在是“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,不进行纸笔考试”。


1、2年级,如果家长没有充分跟进孩子的学习情况,良好的学习程序都没有完整的反复实践(预习-听课-复习-作业),孩子对学到的知识没有刻意练习巩固,缺乏课后巩固和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。直接的后果是:


1.基础差。

2.到三年级无法适应书面作业。


三年级,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年。从简单的识字写字到复杂的阅读写作,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四则运算,学习任务、学习难度直接上档升级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,而是开始树立思维体系。


为什么这么说?一起看看小学语文、数学的新课标要求。篇幅所限,我只截取了一部分内容,注意红框部分。


【小学语文(3-4学段)】



【小学数学(总目标要求)】




我们看到,《新课标》要求从3年级开始,逐步培养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逐步培养审美鉴赏、情感体验、总结归纳能力......



家 长 的 重 点


学习习惯有多重要?因为“习惯”,意味着把行动自动化、程式化,而不需要强迫意识去关注。


当我们是习惯性地去做事时,我们的大脑是挂在自动档上,没有占用很多大脑空间,这样,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空间来思考解决其他事情。


盯功课管孩子是有阶段性的,目标是帮助孩子尽快养成好的学习习惯。


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、还是小树苗的时候,家长一定要多用心多陪伴,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端正的学习态度,送上正确轨道,到了高年级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。


陪伴3、4年级的孩子学习,父母一定要树立这样的信念:陪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自主学习。


父母要压制住自己,不要在学习上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,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某道题的答案,千万不要变成家长上阵,全程讲解。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的孩子,才能在学习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。


3、4年级的孩子,该学会饿了自己找饭吃了,而不是家长一口一口喂到嘴里;该学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了,而不是坐在板凳上哇哇哭;该学会利用网络、工具书去查询积累,而不是等着家长全都整理汇总好把答案端过来。


家长一定要“懒、笨”一些,这种“懒、笨”是大智慧——表面上不管,其实一切都在掌控中,孩子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,该扶一把就扶一把,该帮忙就帮忙,但是总体上来说,家长把方向、路径规划好,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。



阅 读 的 重 点


3年级的孩子已经完全实现自主阅读,那么,阅读重点就应该是提高阅读品味、提高阅读深度、丰富阅读种类、开始学习精读。


阅读品位的提高让孩子受益终生,如果孩子能在少年时期就形成比较高的阅读品位,基本上这辈子的阅读品位不会低下,一些浅薄的书不可能轻易满足他,网络爽文、傻白甜偶像剧、也不会轻易迷住她。


在3、4年级的阅读中,侧重让娃突破阅读舒适区,精读和泛读的比例是二八开。精读一年有2-3本书足矣,注意,一定是整本书的精读。


特别、极其反对这样一种观点:

先把语文课内学好了吧,课内都学不好,还读什么课外书。


为什么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对立起来?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、有机统一的。语文教材、课内知识无非就是一个例子、一个示范,学到了,就要去应用去实践,课外阅读就是在实践、应用、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。


数学,怎么不说“课内学好了就行,课下别做题了”;英语怎么不说“课内学好了就行,课外别阅读了”,为什么到了语文这里,就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对立起来?数学和英语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应用,语文同样如此,阅读,就是练习和应用之一。


学数学也是需要阅读的。阅读能力差,孩子会经常出现“题没看清”“概念混淆”“抓不住关键”等情况。解题的前提是读题,题目都读不懂,怎么能答对呢?


所有的学科学习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。孩子的年级越高,对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也越高。


关于此阶段的阅读,一定要看这篇文章:

《娃的阅读之路——3、4年级篇》



习 惯 的 重 点


这个阶段培养习惯的重点,不得不提到“条理性”。小学数学新课标上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:要逐步学会有根据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。一定要反复体会这句话,“有根据”“有条理”就是做事、学习要有理有据,而不是空穴来风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逮着什么干什么。


条理性包含两个方面:一个是思维的条理性,另一个是事物的条理性。


【思维的条理性】

分清主次、分清轻重缓急,先学什么后学什么,头脑里要想清楚、要有章法,之所以强调思维的条理性,就是为了减轻落实学习任务时所需要的脑力负担,学起来专注又高效。


1.弱科优先

不论是预习,还是做练习与复习,必须先保证弱科。


比如,在每天的作业完成之后,剩下的自学时间里,如果英语是弱科,那就优先去背单词、背课文;数学是弱科,那就优先去练计算、看课本;语文是弱科,那就每天积累一点、练习一点。


所谓弱科,就是一定要保证每天学习的量(给够时间和精力,有付出才有收获),这样才有机会追上来。固定了这种思维模式,长期坚持下去就好,不会再让你分心去琢磨该如何摆布各科的学习啊,这没什么好琢磨的,就是一条:弱科优先、要事第一


2.科学记忆

背诵(特别是文科)是学习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,可以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进行背诵记忆,今天背什么、明天复习什么,都是有条理的。它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,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,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。


比如语文的古诗词、文言文,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记忆。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,它只是一种手段,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要想巩固所学知识,必须及时复习,这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。复习比记新词重要,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,复习,再复习。


3.学习计划

做学习计划的本质,一方面是把学习目标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,另一方面是做时间管理、提升效率。


做学习计划是在为我们的学习制定一个「路线图」,而当我们没有老师督促,只能自学时,这个路线图会显得十分重要。有了“路线”,剩下的就是执行,这也会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,杜绝“胡思乱想却又无从下手”的现象。


它会告诉你,现在该做什么,下一步该做什么,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,所以你会更有目标感,同时,你每完成计划表的一个任务,都可以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,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,达到最后的学习目标。


做出好的学习计划首先得确定时间范围,然后确定学习量,最后再为学习量分配时间,明确这些后才有可能列出一个明确可执行的计划。


比如,把132首古诗文翻译任务分解在每月、每周、每日目标中,这样分下来,每天需要完成几首、每周需要复习几首,一目了然,坚定执行即可。


个人学习计划应服从于课内。一定要紧跟课内的节奏与进度,在做好课内的基础上进行补弱或者拔高。


【事物的条理性】

学习科目多、头绪多、任务重,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——混乱、低效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、顾头不顾腚,要么丢三落四,要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应对。


而事物的条理性并不是指表面现象,书房干净整洁,书架摆放有序就是有条理吗?这只是表层,深层上讲,它该是一个让你找到东西和储存东西都变得容易的系统。


学习环境必须要干净整洁、物品摆放清楚。就是要做到“井井有条、有序管理”。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卷面字迹的整洁,所反映出来的,都是一种思维条理性,也意味着头脑的清醒和主次的取舍。


3、4年级,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房间,整理学习资料,让物理环境变得有条理。给每个物品分好类,然后按类别放置在该放的地方,避免杂乱无章。


书房里的每一个物品都应该放在该放的地方,每一项任务、事情和项目都应该在你的系统里有一席之地,等待着你来处理。


1. 物归原处,把新的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——包括无形的东西,比如任务和重要的信息。

2. 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不能花费太长时间——花1小时找一个东西就是没有条理性的标志。



时 间 管 理


年级越高,任务就越多,对时间管理的要求越高。

时间管理不在于做了多少事,

而在于,

在限定的时间内做了多少重要的事。


说句扎心的话,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,养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,对于以后的学习乃至步入社会生活是十分不利的,而且这个坏习惯一旦形成,成年后要想改变是非常费劲的。


要强调的是,即便是成年人,管理时间也很难。孩子天性好动,缺乏自觉性,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,培养娃的时间观念,其实是一个缓慢的、长期的过程。对于家长而言,要用充足的耐心,要一步步、一点点引导他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,懂得规划自己的时间,并养成良好的习惯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。


误区一:事事重要

娃的时间精力有限,想事事完美,事事都抓?快醒醒吧。一定要分清主次、先后、轻重。


每天列出“待办清单”,然后围绕娃的弱势科目和终极目标,提炼出“重点清单”。前者让你事事兼顾,后者让你集中目标。


误区二:时间排满

娃的时间,既包含有学习与思考的“精致”时间,也包含有玩耍、娱乐、无所事事的“荒芜”时间。


娃需要有“闲下来”的时间,让他们可以充分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;同时,他们也应该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。


当家长全权掌控了孩子的时间以后,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拖延,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,比如在厕所待更久的时间,写作业的时候偷偷玩儿......所以,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,而不是替他们掌控时间。


误区三:不停催促

不断催促的目的其实很简单,要么想让孩子提高效率,要么想要求孩子紧跟脚步,听从家长的指挥。但是,由家长发起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催促,效果并不是很好。


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:一是家长催促的无效性,二是孩子没有自我管理时间的意识。同时,这也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,即孩子做事的进度并不是按照时间来规划的,而是根据家长的催促程度、发火程度来决定的。


会逐渐演变成催得越急,发的火越大,才越有效。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对于“抗催促”“抗发火”的能力也增强了,再严重一点就变成无论家长怎么催,怎么发火都无效了。这是我们竭力要避免的一种恶果。


那么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,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?


是设立自主时间

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,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会管理自己的时间。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安排时间,比如每天30分钟,如果学业繁忙,则可以每周2个小时左右。目的是让他们感受支配时间的乐趣,从中体会到掌控时间、合理使用时间的快乐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在自主的时间范畴中,并不是说家长不给予任何限定。支持自主和设定界限两者并不冲突,比如不能全部用在玩电脑上,起码要站起来活动几分钟等。以保证他们合理使用时间,而不是肆意将时间用在娱乐上。


二是珍惜别人的时间

成年人既要忙于工作,又要忙于家庭,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,也同样重要。所以,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时间也很珍贵,也需要有“自主时间”。


比如,父母在读书或者办公的时间就是属于父母的自主时间,孩子不能随意打扰。在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,让孩子逐渐明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要管理,要遵守时间规定。


三是把时间细化

孩子对“时间”这一整体缺少感知,比如对他们说“一上午”“一下午”,这样的描述就过于笼统了,他们不知道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。


可以把时间细化,比如放学回家后:


1.准备阶段(用时15分钟)

洗手→换衣服→喝水、吃水果→上厕所→休息、静心,准备好所有的学习用具


2.作业阶段(用时1个小时)

回顾当日所学内容→划出不熟练、不透彻的知识点→写作业(不会的题目空着)→不会的题目统一询问→预习


这么做,并非是让孩子像机器人一样精确到分钟,而是单独拿出整块时间,让孩子体会一下“有限时间内做了多少重要的事”。


最后,我们再来总结:

01家长的重点

要树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。


02阅读的重点

提高阅读品味、提高阅读深度、丰富阅读种类、开始学习精读。


03习惯的重点

做事、学习的条理性,思维有条理,做事有步骤。


04时间管理:

设立自主时间、珍惜别人的时间、把时间细化。


以上。



标签:

猜你喜欢